1. 首页 > 生肖知识

周易的内容包括什么,周易内容包括那三部分

内容导航:
  • 周易包括什么和什么两部分?
  • 周易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 易经的主要内容
  • 经典常谈周易主要内容
  • 周易的结构是啥?
  • 《易经》包括三大部分
  • 周易的基本构成单位
  • 1、周易包括什么和什么两部分?

    《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历史评价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

    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2、周易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周易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内容如下: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元典。《周易》又称《易经》,在中华文化史上一直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包括易经(64卦、384爻)、易传(彖辞、象辞、杂卦、系辞传等解释易经卦辞与爻辞的注释和论述,称为十翼)两部分。其产生应是源于人类忧患意识:自己与内心世界的冲突、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及个人与自然间的冲突。

    《周易》所说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包含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和主要信息,道出了以文教化的传统,它通过人对自身的把握,以及对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调谐,以化成天下,使自然世界化成人文世界,这种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贯注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铸成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之爱。

    《周易》之道——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用来表述宇宙本源及无限性的一个概念,为天地未开、阴阳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既包括至极之理,又包括时空极限。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易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平等、对立而相依的阴阳两个方面,他们之间的既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是一切事物生灭的根由所在。

    具体讲《周易》哲学思想主要有:刚健有为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天道刚健,周而复始,运行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世界5000年,只有中华文明流传下来,这种坚韧的生命力来自于这点。同时,这个观点,接近创造,应是世界创造思想的源泉。

    坤厚载物观。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博厚,承载万物,品德广大无边。人最重要的就是像大地母亲一样具有博大的爱心。

    我们常常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胸怀宽广,天地自宽。易家强调人在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同时,也要效法地道柔顺恬静的宽厚美德,做到刚柔并济、内方外圆。这样才能在纷纭世事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生生不息观。生生不息是《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就是变化不已,不断地出现新事物。具体讲有三层含义:一是生而又生,连绵不断(时间);

    二是有而又有,丰富多彩(空间);三是新而又新,日新月异(品种)。天地之大德曰生,一方面说明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生不已,孕育万物,同时也告诉我们,天地也有爱心,要珍爱宇宙大自然为我们孕化生命。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说: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张岱年先生认为生就是创造,把传统易的日新观转化为创造观,并提出了知本(万物根本)达至(圆满境界)的新哲学追求,将创造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进一步升化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天人三才观。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天地人三才,圣人仿效天地,展现能力,穷神知化,成就大业。把人同天地相比并,说明人类已认识到自身的伟大,这是人类思想的重大进步。

    3、易经的主要内容

    易经的主要内容如下: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但一般认为它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4、经典常谈周易主要内容

    《周易》主要内容如下: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有阴爻和阳爻。“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7种10篇。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只要能读懂《周易》,无论是哪一行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周易》的特色

    它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5、周易的结构是啥?

    周易之结构
    从《周易》形成的历史看,先有筮后有卦,没有筮也就没有卦,换言之,二者有着等同的意义。
    所谓卦,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譬如首卦「乾」
    乾,符号是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下乾上」是后人为了用以说明卦画内外卦之构成,其他全是乾卦经文。乾卦由六个 符号组成,即是一爻,共六爻。其他的卦也一样。每一确定的爻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卦中的位次,一是它本身的一定质性。
    一卦之中有六个位次,自下而上,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卦画符号有 和 -- 两种, 长叫阳,--两短曰阴。
    阳符号用数字九表示,两短阴符号用六表示,当一个阳符号或一个阴符号在卦中位次示现时,我们可以称之为爻了。既然每卦有六爻,六十四卦自然共有三百八十四爻了,亦即爻题。爻题下的说明文字如「初九,潜龙勿用。」通称爻辞。这六十四卦祇有乾卦与坤卦比较特殊,在六爻之外多出一个用九、用六。
    卦而用象,表达思想,表达义理的信息就有无限灵活性与通应性。换言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要说尽天下后世无穷无尽的道理,要通应一切人等,一切时变,非用最抽象之象来表达不可。
    至于筮,筮是数,卦是象。筮是卦的前提,卦是筮的结果。我们所见的三画卦,即八卦的卦,虽然也叫卦,但显然是伏羲的先天八卦,跟《周易》的文王后天八卦是不同的。前者把世上一切事物划定了八种性质。这八种性质两两交错起来,构成后者六十四卦卦体千变万化的基础。

    6、《易经》包括三大部分

    《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诗经》代表文学,《尚书》代表历史,《礼经》代表生活规范,《乐经》代表艺术,而《易经》代表哲学。《易经》作为哲学的代表,或者说中国哲学的根源,包括了三大部分:《易经》、《易传》、“易学”。

    《易经》的经本身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象,加上卦辞、爻辞,最多二十页就可读完。因内容太过扼要简单,艰涩难懂,就有了《易传》。

    《易传》由孔子和他的后代弟子们整理而成。共有十个部分,叫作“十翼”,翼指辅助,像翅膀一样。

    1《彖tuàn传》上篇,2《彖tuàn传》下篇,解释卦辞;

    3《大象传》,解释卦义,通常只有一句话。4《小象传》,解释爻辞,通常以《小象传》为主;

    5《系辞上转》,6《系辞下传》,是独立的哲学论述;

    7《文言传》,对某些文字作解释,但只对乾坤两卦作特别说明,因这两卦太为重要;

    8《说卦传》,说明每一卦出现的原因、命名的理由,以及八卦所象征之物,像一本小字典。

    9《序卦传》,讲六十四卦顺序排列的理由;

    10《杂卦传》没有顺序,将六十四卦混在一起讲。很多人认为其内容并无特别的道理,算不上伟大作品。

    “易学”从汉代之后一路发展,学者们各自研究,门派无数。

    介绍《易经》要以“经”和“传”为主,把《易经》与人生的道理说清楚。其大的原理就一句话;“观天道以立人道。“天道”代表宇宙大自然的规则,“人道”则是人的世界应该如何生存的道理。整个《易经》的主导思想是在时间的进展过程中,观察人们应该如何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行为,目的是“趋吉避凶”。

    7、周易的基本构成单位

    周易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爻。

    爻分为阴爻和阳爻,它们是组成卦象的基本单位,构成了卦象的交错变化。六十四卦中,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不同的爻代表不同的寓意。爻是效仿天地变化的符号。爻又可以解释为“交”,代表“易”的变化交错。宇宙万物时时都在相互交流、作用,发生关系,产生变化。

    爻有两种,即阳爻和阴爻,阳爻以“——”表示,阴爻以“— —”表示。阴阳二爻象征由太极衍生的阴阳两仪。两个爻组合在一起,即象征两仪和合产生的四象。三个爻组合,即可构成八卦,代表天地之间的八种事物形态。八卦两两组合,即构成有六个爻的六十四卦。



    周易的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本文由作者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xzs/16851238231995.html